社区工作者是城市社区治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米”的直接力量。近年来,城区民政局把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工作为当前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一个重要课题,着力在人才选拔、教育培训、薪酬体系、目标考核、关怀激励等方面探索建立“五大机制”,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扛牢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旗帜。
建立优中择优的选拔机制。在社区工作者的选拔任用中,阳泉城区坚持知事识人、依事择人,把年龄、学历、履历、政治倾向、工作表现、工作能力、服务态度等作为核心要素综合考量,采取自愿报名一批、社区上报一批、街道统筹一批、事业需要一批的方式,科学确定社区工作者人选。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识别,全面地、辩证地、历史地客观选拔,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实现了社区工作者选拔职业化。一是“六严六关”选优人才。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严格执行“六严六关”工作法即严得过硬、严把资格关,严得具体、严把笔试关,严得一贯、严把面试关,严得一致、严把考察关,严得到位、严把体检关,严得入心、严把选举关,规范社区工作者的选任方式。二是“三个注重”配强班子。在人才选拔中,注重德才兼备、选贤任能;注重从源头上提高专职社区工作者的选聘质量;注重选拔年轻优秀社区工作者。截止目前,全区共有社区“两委”成员34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到总人数的94.5%,平均年龄38岁。全区持证社工达到218人(社会工作师54人、助理社会工作师164人),人员比例持续位居全市第一,提前实现了平均每个社区拥有2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目标。
建立多元的教育培训机制。结合社区实际,设立专业化岗位培训,实施全方位、多元化的拓展培训,打造了一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实现了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职业化。一是常态化培训夯实业务工作。采取“走出去引智充电,请进来传经送宝”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年龄、教育、面对群众层次不同等,先后聘请不同的专业人员对社区工作者开展包含社区管理、矛盾化解、社区矫正与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各类培训,邀请社会学领域的学者专家为社工进行了专业培训。组织街道社区工作骨干200余人次,分批次、分层级、分专题,赴北京、上海、杭州、承德、太原等19个省(市)55个先进社区学习考察,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能力。二是“以赛代训”提升工作能力。举办社区工作者应知应会“百题”理论考试,举办“演说的力量——社区书记、主任讲解大赛”,举办以社区标识、三社联动、社区协商等10项主要内容的“十项全能”大赛等活动,通过“以考带学、以赛提干,以训提质”的方式,激发社区工作者工作热情。
建立科学的薪酬待遇机制。针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同工不同酬、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的突出问题,我区积极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阳泉市城区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与等级相结合的“三岗十一级”的薪酬管理体系,健全和落实各项福利待遇,实现了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职业化。一是构建薪酬管理体系促创优争先。建立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职业津贴三部分构成的社区工作者“三岗十一级”的薪酬结构,健全和落实薪酬待遇增长机制。社区工作者正职月均工资从2950元提高到4211元,社区工作者副职从2450元提高到3333元,社区工作者委员从2400元提高到2643元,“两委主干”的报酬达到上年度本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且随着岗位变动、工作年限增加、职业资格水平提高等,工资报酬相应增加。根据资格证书级别给予初级100元/月、中级200元/月、高级500元/月的职业津贴,目前已有149名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享受该职业津贴。二是落实各项福利待遇保队伍稳定。参照企业职工为社区工作者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为社区工作者发放取暖补贴。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有关规定落实社区工作者带薪年休假制度,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落实社区工作者产假制度,定期对专职社区工作者免费体检,让社区工作者舒心安业、精心谋业。
建立综合客观的考核机制。健全考核管理体系,通过采取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组织考核、群众评议和自我评定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实施综合考核,实现了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职业化。一是“量”化考核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居民满意”的原则,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分类细化量化指标,明确考核分值,以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情况为依据,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综合进行考核。二是“亮”化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在社区居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工作者续聘、奖惩、评优评先、择优选拔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发放绩效工资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建立多措并举的激励机制。以精神奖励、岗位晋升等激励方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社区工作者长远发展有目标、有动力、有方法、有激励、有监督、有保障,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实现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职业化。一是精神奖励育人才。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年安排优秀社区工作者外出培训交流,积极打造社区治理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其履行职责、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岗位晋升鼓干劲。坚持择优选贤,选好用好事业需要的优秀年轻社区工作者,关心好扎根一线、为社区作出贡献的老社区工作者,科学设定了考录事业单位编制和享受事业待遇两种晋升途径,让社区工作者在职业发展上有盼头。2019年,全区5名社区书记主任被录用为事业编制人员,7名社区书记主任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